要确保电力通信防腐木杆架设后的长期稳定性,需从基础防护、材料维护、结构加固和环境适配四方面系统管控,形成全周期保障体系。
基础是稳定性的根基,需针对土壤特性强化处理。优先选择排水良好的密实土壤立杆,若遇软土或盐碱地,需换填 30 厘米厚砂石层并浇筑混凝土垫层,隔绝腐蚀性介质。木杆埋深严格按 “杆长 1/6 + 0.5 米” 执行,冻土区需深于冻层 50 厘米以上,终端杆和转角杆埋深增加 20%,并配套混凝土基础墩(直径≥80 厘米)。回填时分层夯实,每层 30 厘米,顶部做 20 厘米高混凝土护墩,防止雨水渗入根部。
材料性能衰减是稳定性的隐形威胁,需建立定期维护机制。每年检查防腐层完整性,对运输或施工造成的破损,用环氧树脂加防腐涂料修补,确保无裸露木质。每 2-3 年对杆身全面涂刷防腐漆,重点覆盖根部 1.5 米范围和横担固定部位。发现直径超 3 毫米的裂缝,及时用防腐腻子填充,避免水分侵入引发内部腐朽。同时定期监测木材含水率,超过 20% 时采取通风干燥措施,防止霉变。
结构受力均衡是长期稳定的关键,需动态调整荷载分布。立杆时保证垂直度偏差≤1%,用经纬仪校准后固定。终端杆、转角杆必须设置 45° 角拉线,采用热镀锌钢绞线,锚碇埋深≥1.2 米,并用混凝土浇筑加固。每 5 基直线杆增设防风拉线,台风区加设侧向支撑,拉力值保持设计标准的 80%-90%。横担、抱箍等金具定期检查,发现松动及时紧固,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导致杆身开裂。
环境适应性管理需针对性防控风险。潮湿地区每月清理杆根排水沟,保持排水畅通;白蚁活跃区每年春季喷洒氯菊酯防虫剂,在杆根 30 厘米范围土壤形成防护带。冬季前检查防冻措施,冻土区在杆根包裹保温层,防止冻胀导致基础松动。定期巡检中,若发现杆身倾斜超 5%、根部腐朽深度超 1/3,需立即用临时支架固定线路,更换新杆避免倒杆事故。